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5 周年之际,11月2日,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工部(武装部)、宣传统战部组织校国旗护卫队、学生团体代表200余人集体观看史诗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这场“沉浸式的思政课”,以光影为桥重温峥嵘岁月,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青春心中扎根生长。

影片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直至签署停战协议期间“边打边谈”的复杂历程,通过李晓一家三代人的命运轨迹,串联起上甘岭战役的浴血坚守与板门店谈判的战略博弈。当镜头展现姚庆祥恪守“不开第一枪”原则血洒中立区,当林月明用石块摆出的“和平鸽”在战火中挺立,当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壮举重现银幕,现场师生无不热泪盈眶。影片深刻诠释了“和平是打出来的”真理,这正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要义。

光影落幕,精神的力量却在持续发酵。这场跨越75年的“精神对话”,带来的不仅是情感的共鸣,更是国防意识的觉醒。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相互交流,分享观影时的震撼与对“青年责任”的新思考。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强大动力,铭记历史,勇于担当,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24级临床4班 黄鸽
走出影院时,暮色已漫过街道,来往行人和亮着灯的高楼映入眼帘,这份习以为常的安稳,突然变得格外沉重,我分明想起影片里,那些在战火中蜷缩、冲锋、倒下的年轻身影。黄继光的形象让我红了眼眶。他曾为给母亲写一封信,笨拙地练习写字;可当战斗陷入绝境,他却毅然扑向敌人的机枪射口。我不敢想,若他的母亲看到这一幕该有多心痛,可正是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为战友开辟了生路,定格下志愿军最崇高的模样。片尾,烈士遗骸归国的画面让全场静默。参演士兵小心翼翼抬着遗骸,“怕放太重惊扰长眠,怕放太轻耽误归途”的话语,让银幕内外的时空交融。七十余年前,他们踏冰卧雪铸长城;如今山河无恙,这和平是他们用血肉在战场与谈判桌赢来的勋章。“花干了,香味仍在”,这好日子的味道,是英烈们用生命守护的馈赠,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25级智能中医健康管理2班 郭艾嘉
“和平就像小孩子一样,一会就跑到了我们面前”,《志愿军浴血和平》里的这句话,在片尾字幕滚动时,我的眼眶仍浸着热泪。影片以全景式视角再现抗美援朝历程,用真实细节与鲜活群像,让那段浸血的历史可感可触。
最打动我的,是战士们的赤诚。长津湖的雪地里,他们身着单衣定格成战斗姿态;上甘岭坑道中,咬着干炒面坚守阵地。通信兵用身体当导线、卫生员冒弹抢救伤员——英雄并非天生,只是平凡人选择无畏。战壕里的家书更显家国情怀。年轻战士寄给母亲的照片笑容青涩,口袋里未寄出的信写着 “娘,战后陪您种地”,简单话语道尽“舍小家为大家”的初心。走出影院,望着城市灯火,我深知今日安稳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虽无需直面炮火,但当以知识武装自己,传承英雄精神,以热血赴使命,以赤诚护和平,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25级中医2班 屈凡
今天学校组织了我们去看志愿军电影,看完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国旗护卫队的一员,我从未如此深切感受到五星红旗的重量。影片中,志愿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用生命去守护的正是我们今日在和平阳光下升起的这面旗帜,我们每一次精准地踢正步,每一次有力的扬旗动作,都是对革命先烈们的缅怀与对五星红旗的敬仰。我曾以为,国护队的荣耀在于动作的精准与仪式的庄严,但当我看到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弹,为队友换来反击时间时,我不禁赞叹他们的勇气与决绝,看到年轻的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坚守阵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忽然明白了,我们国旗护卫队守护的不仅仅是一面国旗,更是一段我们永生都不能遗忘的历史记忆。
24级临床10班 张君好
从影片中,我深刻领悟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志愿军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他们的付出换来了祖国的安宁和稳定。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同时,影片也让我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远离了战火的硝烟,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和平而牺牲的英雄们。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志愿军的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退缩、不畏惧,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去克服。在学习中,我们要勤奋刻苦,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要兢兢业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4级中医4班 赵晨星
当《志愿军浴血和平》的镜头掠过鸭绿江上的硝烟,定格在战士们沾满泥泞却目光如炬的脸庞时,那段用热血铸就的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扑面而来的震撼与滚烫的感动。
电影没有将英雄塑造得无所不能,而是还原了他们最真实的模样:是离别时偷偷塞给母亲家书的少年,是雪地里分食一块冻硬饼干的战友,是面对敌人坦克时,抱着炸药包义无反顾冲向火海的普通人。他们也曾恐惧,也曾思念,但“保家卫国”四个字,让他们把个人生死抛在身后,在枪林弹雨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人墙”。印象最深的是战场的细节: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战士们的睫毛结满冰霜,却依然紧握着扳机;阵地被炸毁,他们就用身体当掩体,哪怕只剩最后一口气,也要向着胜利的方向冲锋。这些画面,不是刻意的煽情,而是对历史最虔诚的致敬——我们今天的安稳生活,正是无数这样的“普通人”,用生命换来的。
24级中外护理1班 郑鑫源
我想用“勇气”“和平”两个词来概括这部电影。从小我们都被教着要有勇气,可当真枪实弹真正摆在面前时,需要的是怎样的勇气啊!他本可以活下来的,只要拔出腰间的手枪,就能活下来,活着,对一个只有24岁的孩子,有着多大的诱惑?他说娘只看过18岁的我,我想拍一张照片,给娘看看24岁的我。已经摸到腰间手枪的手,还是放弃了,因为他尊重双方定下的规则“中立区不允许开枪”。
“和平”就像一个小孩子,总归可以跑到我们面前的。在草坪中央摆放的大大的和平鸽,是热爱和平的象征,对于和平的渴望,藏在战士们最朴素的念想中,战争的残酷,是战友倒下时来不及说的告别,是寒冬里冻裂的手脚与充饥的冻土豆。和平的意义不再是空泛的词汇,而是沉甸甸的生命之诺。它从不是“妥协退让”的结果,而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果实,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对“免于恐惧、守护家园”的永恒追求。
(来源: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责编:李勇涛)
秋意渐浓,校园内落叶纷飞。为赋予落叶“第二次生命”,激发同学们的环保创意与团队协作能力,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发起落叶艺术创作活动,用自然馈赠的材料在围栏上拼贴出对秋天的期许与秋日浪漫。师生们和物业人员以秋日落叶为笔,以绿色围栏为纸,共同创作了一系列充满创意与温情的艺术作品,为秋日的校园增添了一抹亮丽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5 周年之际,11月2日,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工部(武装部)、宣传统战部组织校国旗护卫队、学生团体代表200余人集体观看史诗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这场“沉浸式的思政课”,以光影为桥重温峥嵘岁月,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青春心中扎根生长。影片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直至
开幕式现场赛场掠影10月25日,河南理工大学2025级新生运动会在南校区东区体育场举行。本次运动会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体育学院(太极拳学院)承办。副校长边亚东出席开幕式,学校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党办、校办、保卫处、体育学院(太极拳学院)等有关领导参加。体育学院(太极拳学院)院长
金秋送爽,硕果盈枝。10月23—26日,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一届医学影像技术职业技能赛项在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举行。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学院23级影像2班学生张韫雅在X线摄影检查及诊断项目中荣获三等奖。自备赛启动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关心并指导备赛工作。医学技术学院精心组织
10月20日下午,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组织师生代表共同观看“弘扬大别山精神”红色主旋律电影《大别山的女儿》。影片以大别山金刚台妇女排的真实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位英勇的女共产党员为人民解放事业艰苦奋斗、不惧牺牲的感人故事,深刻诠释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光
10月17日下午,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第六次推进会,系统回顾前期工作、对标查找差距,动员全校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奋力推动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升级。校党委书记厉励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田华,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朱永宽,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