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别山深处的信阳新县,一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实践团队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专业守护生态,在红色沃土上书写着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近日,河南农业大学“绿映红源”科技兴农实践团完成了在大别山地区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野生植物保护、红色精神传承等系列行动,为革命老区的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大别山地区作为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不仅孕育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伟大大别山精神,更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键区域。在这里开展实践活动,既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对生态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探索。
“这些野生植物是大自然馈赠的‘基因宝库’,更是农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实践团成员在调研中深刻认识到野生植物的独特价值。在新县的河流湿地与山林间,野生莲与野生兰等珍稀植物历经千百年自然演化,携带耐贫瘠、抗病虫害的“生存密码”,其蕴含的原始优良基因是培育高产优质作物的核心种质材料。野生莲株型粗壮、抗逆性强,种子果皮坚硬且结实率高;野生兰则凭借独特环境适应性在山林中扎根,这些“生物智慧”对保障农业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为科学开展保护工作,实践团做足了前期准备。植物系陈云老师为团队开展专业培训,系统讲解野生植物种类、分布、保护现状及植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深入剖析人类不合理开发、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植物生存环境的影响。通过理论学习,成员们掌握了植物识别、标本采集等专业技能,为实地调研打下坚实基础。
16日和17日,团队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沿河流湿地进行地毯式搜索,详细记录野生莲的生长环境、种群数量及生长态势;深入山林,借助专业图鉴与定位设备,辨别野生兰品种,了解其生态习性与生存威胁。调研发现,受人类活动干扰,部分区域野生植物生存空间被挤压,珍稀品种数量减少,让成员深刻体会到生态保护的紧迫性。前往新县野生兰文化产业园,在培育专家陪同下深入兰花培育大棚,细致调查学习兰花品种及种质,对兰花分类体系和养殖技巧有了更深理解。随后,在老师帮助下,团队探讨分析了野生兰花与组培兰花的区别及野生兰花的优点,进一步明确了保护野生兰花的重要性。活动结束后,团队返回营地,整理实践影像、开展汇报工作,梳理实践过程并分享各自的实践结果与感想。
7月18日,团队走进田铺村田铺大塆创客小镇,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学习“青年返乡创业激活乡村生态、文化资源”的发展路径。结合前期生态调研成果,成员们在小镇开展生态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与游客普及野生植物保护知识,解答生态疑问,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泛黄的史料、珍贵的展品将大家带回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通过了解革命将帅事迹,感悟先辈奋斗精神,成员们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大别山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的深刻内涵。“今天的绿水青山是先辈用热血守护的家园,我们必须接过生态保护的接力棒。”实践团成员李熠伟的感慨道出了团队共同心声。
此次实践让团队收获颇丰:不仅摸清了野生植物生存状况,为保护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更通过宣讲提升了村民生态意识。对成员而言,这是一堂生动的“成长课”——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团队协作在奋斗中愈发紧密。当村民握着成员的手说“你们带来的学问管用”时,大家深刻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在于服务实际需求,青春的意义在于回应时代呼唤。
实践虽已结束,但生态保护的使命仍在延续。“绿映红源”实践团将持续深耕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把调研数据转化为保护方案,用专业知识助力老区构建生态保护体系。团队成员表示,将把个人专业理想融入乡村振兴实践,让青春在守护生态与振兴农业的征程中绽放光芒。
在大别山的绿水青山间,这支青年团队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实践证明,当青春力量与老区需求同频共振,当专业知识与红色土地深度融合,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大别山的红色基因与绿色生态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责编:刘铮)
近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公布了《来“字”你的礼物——汉字的99种创意书写方式》全球主题视频大赛获奖名单。安阳师范学院教师王琳琪、王永昭指导的哈萨克斯坦籍国际学生刘丽思的参赛作品《商脉流彩:甲骨文的油墨重生》荣获特等奖。安阳师范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据悉,本项活动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中文
8月19日至20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技能大赛在东北农业大学举行,信阳农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组队参加了此次大赛,并荣获团体一等奖。本次大赛共有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69所国内高校以及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兽医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留学生代表队等国内外350余名大学生参赛。信阳农
2025年7月10日至17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6名师生组成的实践团队,怀揣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敬畏与对乡村振兴的热忱,深入浒墅关青灯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以承载着两千年历史、五百年苏工传承的浒墅关草席为核心纽带,在非遗传承人施永赳的悉心指导下,联动青灯村村委会暑托班,通过文化宣讲播撒传承种子
2025年暑假期间,无锡学院“她”权益社会实践普法小分队围绕“法律视角下青年婚育观研究”主题,立足青年群体实际需求,以法律赋能为核心,将政策导向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先后深入无锡市妇联、苏州苏相律师事务所、江苏众勋律师事务所、苏州市国香园社区、圆融商场CP心动研究所及无锡市三阳广场等地开展活动,通过系统调研、普法宣
近日,珠海科技学院乡信未来突击队奔赴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在结对帮扶的“神仙里村”开启了一场触及心灵的成长实践。队员们深入乡村产业振兴标杆——晨旺乳业有限公司,通过沉浸式的实地观摩、与一线匠人的深度对话以及创新的直播推广,不仅解码了乳业产业链的奥秘,更在亲历中完成了对责任认知的深化、乡土价值的体悟与自身能力
根植中原文化深厚土壤,小砖瓦承载“大历史”7月11-12日,由开封大学校团委组建的“豫见古建,村落文韵”调研团走进国家级传统村落西街村和河南省级传统村落半堤村,开展第九届“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团坚持问题导向,选取黄河流域古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现状为题,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基于文献研究,依据访谈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