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荣宁以《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强后盾》为主题,为学生讲授专题思政课。课程通过历史镜鉴、国际局势与现实挑战的多维剖析,深刻阐释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以史为鉴:富国强兵才能守护民族尊严。
刘荣宁从宋朝“富国弱兵”的教训切入,剖析了靖康之耻的深层原因:经济繁荣与军事衰弱的失衡,重文抑武政策的弊端,以及军事科技转化不足的困境。他指出:“历史反复证明,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经济成果可能瞬间化为乌有。”通过对比近代中国因国防落后而遭受的侵略苦难,刘荣宁强调,新中国成立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优势,使中国彻底扭转了“有国无防”的被动局面。
观势谋远:国际变局倒逼强军紧迫性。
课程聚焦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结合中美贸易战升级、俄乌冲突外溢、印太战略围堵等案例,揭示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对全球治理的冲击。刘荣宁特别援引2025年中美贸易战模拟推演数据指出:“核心技术卡脖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已成为新时代国防安全的新维度。”在分析高超音速武器竞赛、智能化战争等军事变革趋势时,他通过解放军火箭军最新装备进展等案例,展现我国应对新军事挑战的能力建设。
居安思危: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安全屏障。
针对我国周边局势,课程以中印边境冲突、南海对峙、台海博弈等热点事件为镜,警示“由大向强”关键期的风险挑战。刘荣宁强调:“能战方能止战,人民军队的现代化转型正是为和平发展保驾护航。”他详细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改革成就,包括指挥体系重塑、科技兴军战略及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建设,并寄语青年学子:“既要仰望星空立报国之志,也要脚踏实地强本领担当。”
作为学院领导干部上讲台的示范课,本次课程采用“理论讲授+案例推演”模式。课后,听课学生表示:“这堂课既是一堂国防教育课,更是一堂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启迪课。”
近年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跨学科团队融合讲、现实问题导向讲,着力打造“大思政课”育人矩阵,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来源: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责编:刘铮)
2025年暑假期间,无锡学院“她”权益社会实践普法小分队围绕“法律视角下青年婚育观研究”主题,立足青年群体实际需求,以法律赋能为核心,将政策导向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先后深入无锡市妇联、苏州苏相律师事务所、江苏众勋律师事务所、苏州市国香园社区、圆融商场CP心动研究所及无锡市三阳广场等地开展活动,通过系统调研、普法宣
近日,珠海科技学院乡信未来突击队奔赴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在结对帮扶的“神仙里村”开启了一场触及心灵的成长实践。队员们深入乡村产业振兴标杆——晨旺乳业有限公司,通过沉浸式的实地观摩、与一线匠人的深度对话以及创新的直播推广,不仅解码了乳业产业链的奥秘,更在亲历中完成了对责任认知的深化、乡土价值的体悟与自身能力
根植中原文化深厚土壤,小砖瓦承载“大历史”7月11-12日,由开封大学校团委组建的“豫见古建,村落文韵”调研团走进国家级传统村落西街村和河南省级传统村落半堤村,开展第九届“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团坚持问题导向,选取黄河流域古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现状为题,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基于文献研究,依据访谈提纲
为积极响应广东“百千万工程”号召,发挥青年大学生的突击队作用,助力乡村绿色发展,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行者突击队21人赴阳西县织篢镇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实践服务。在这次实践中,团队师生充分发挥学校传媒艺术学科特色,通过摄制产业纪录片、IP文创形象设计、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解码乡村绿色发展密码,赋能产业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昆明城市学院法学院"红旅筑梦"社会公益实践团于2025年盛夏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了一场法治精神、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深度交融的公益实践。这支青春队伍以法治为基石,以情怀为纽带,在多民族聚居的热土上,用专业与热忱勾勒新时代法律青年的使命图景,以实际行动诠释将个人理想融入
在这个暑假共同奔赴一场“乡”约来到普洱孟连开展三下乡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我心向党同奋进,青春聚力正当时。身着一身红色马甲,时代重任肩上扛。红心领航护边疆 青春建功谱华章红心向着党,使命记心间;青春追梦想,边疆放心间。穿上红马甲,胸前是初心,肩头是家国。在孟连县团委的支持下昆明城市学院法学院暑期“三下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