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为响应时代号召,无数青年积极响应,投身乡村振兴实践。来自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挑战杯”深耕沃野团队的巩宁奇,在结束三个月的全国调研后感慨“以前总觉得实训车间的设备就是我们的战场,直到脚踩进河南老乡的麦地才明白,乡村振兴才是最生动的课堂”。这支由职教大学生组成的调研队伍,用脚步丈量乡村,在与泥土、机械、农产品的深度对话中,完成了从“技能生”到“新农人”的蜕变。
智慧大棚里的认知颠覆
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5G智慧大棚内,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每一寸土地的空气温湿度,AI算法自动调节水肥灌溉系统,让作物在最佳环境中茁壮成长。在这里,调研团队的小伙伴们不仅了解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更通过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带队老师和学生干部深入交流,了解到“乡村电商人才培养计划”,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帮助农户搭建线上店铺,孵化农产品品牌,让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全国。通过对深圳职业本科大学的深度调研,调研组的小伙伴深度理解了什么是把论文写到乡土大地上。职业本科教育不仅能培养技术人才,更能通过创新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黄河岸边的技能觉醒
转战黄河之滨的黄河水利职业学院,调研团队的小伙伴们被这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轮驱动”战略深深吸引。智慧灌溉系统的精准灌溉方案,不仅节约了水资源,更提高了农田的产量。无人机测绘与BIM技术的应用,更是让人惊叹于现代科技在乡村河道治理中的高效与精准。“在这里,我看到了职业教育如何以科技之水,润泽黄河两岸,让古老的黄河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调研黄河水利职业学院,我们意识到职业教育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技术创新,能够有效解决乡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来自深耕沃野团队的朱云鹤同学感慨道。
深耕小麦产业链上的成长哲学
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以“一粒小麦到一桌美食”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展现出了职业教育服务特色产业振兴的强大动能。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更通过参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参与“乡村食品工匠培育计划”的学生们,在帮助老乡改造辣条生产线时创新提出了“非遗包装+健康配方”模式,让传统零食溢价300%,这让调研团队的小伙伴们深切体会到职教人的价值在于为乡土资源找到现代表达式。
带着泥土味的青春答卷
十个月的调研中,学生们白天采集数据,晚上在农家院里开“田埂研讨会”,用手机灯光照着整理案例。团队指导老师表示,这次调研最大的惊喜,是看着学生们把实训室里打磨的“金刚钻”,活成了破解乡土难题的“瓷器活”。
本次调研之旅,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职业本科大学在赋能乡村振兴中的独特魅力与显著成效。通过对学生采访,了解到学生们都很愿意去进行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他们认为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乡土大地结合起来是一件很有成就的事情。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更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团队的小伙伴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来源: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责编:刘铮)
近日,安阳师范学院52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分批启程,奔赴新疆、西藏、甘肃、吉林、广东等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一线,开展为期1至3年的志愿服务。他们将在乡村教育、乡村建设、健康乡村、基层治理等领域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誓言。自今年4月起,校团委扎实推进大学生志愿服
9月13日,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迎来了2025级大一新生,其中一对双胞胎兄弟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哥哥郄子航与弟弟郄子浩一同踏入校园,哥哥被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弟弟被护理专业录取。他们的到来,为校园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这对双胞胎兄弟来自七朝古都安阳,在今年的高考中,两人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高中学业生涯画上了
近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公布了《来“字”你的礼物——汉字的99种创意书写方式》全球主题视频大赛获奖名单。安阳师范学院教师王琳琪、王永昭指导的哈萨克斯坦籍国际学生刘丽思的参赛作品《商脉流彩:甲骨文的油墨重生》荣获特等奖。安阳师范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据悉,本项活动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中文
8月19日至20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技能大赛在东北农业大学举行,信阳农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组队参加了此次大赛,并荣获团体一等奖。本次大赛共有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69所国内高校以及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兽医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留学生代表队等国内外350余名大学生参赛。信阳农
2025年7月10日至17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6名师生组成的实践团队,怀揣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敬畏与对乡村振兴的热忱,深入浒墅关青灯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以承载着两千年历史、五百年苏工传承的浒墅关草席为核心纽带,在非遗传承人施永赳的悉心指导下,联动青灯村村委会暑托班,通过文化宣讲播撒传承种子
2025年暑假期间,无锡学院“她”权益社会实践普法小分队围绕“法律视角下青年婚育观研究”主题,立足青年群体实际需求,以法律赋能为核心,将政策导向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先后深入无锡市妇联、苏州苏相律师事务所、江苏众勋律师事务所、苏州市国香园社区、圆融商场CP心动研究所及无锡市三阳广场等地开展活动,通过系统调研、普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