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看余姚,小手建马渚

高校信息网 2025-08-03 17:11:46 浏览:105699次

童议定乡策,巧手筑未来:中德学子助力余姚儿童执笔描绘家乡愿景,共践友好乡村

6月24日至6月30日,浙江万里学院中德品牌学部的“余姚童视界”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余姚马渚镇瑶街弄村,以“阳明心学”为精神脉络,探索出一条“儿童参与、校地协同、文化交融”的乡村建设新路径,助力小朋友们从“乡村旁观者”变身规划师、外交官、艺术家,用稚嫩双手重构瑶街弄村未来。

基于前期调研,实践团队以“儿童视角”为核心,依托学部专业特色和跨学科优势,融合国际化和本土化视角,让村里的小朋友们成了主角——拿起画笔当“规划师”,用奇思妙想搭建未来的乡村模型!他们的“作品”,成了连接中外的“童心明信片”,为马渚镇儿童友好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咔嚓!小朋友们拍下大人“看不见”的余姚

6月25日,实践队的成员们来到余姚马渚镇邀请小朋友们变身“城市观察员”。没有条条框框,小朋友们用镜头、画笔自由捕捉他们眼中的余姚——街角晒太阳的老人、熟悉的小店、围栏里的操场……这些大人可能匆匆掠过的日常,在小朋友们的镜头和画笔下,充满了故事和温度。原来,他们渴望更大的游乐场,留恋熟悉的街巷,也敏锐地捕捉着生活中的每一份小温暖。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马不停蹄地把这些充满童真的观察整理出来。他们精心挑选作品,设计成了一套特别的“明信片”。实践队将明信片送到了村委和妇联的手中,成为打造“余姚儿童友好城市”最生动的灵感来源!

举牌!投票!小朋友们开大会改造家乡!

“理想中的乡村应该是什么样?” 6月27日,瑶街弄村的会议室里格外热闹。十几位“小村民”围坐一圈,一本正经地开起了“乡村建设大会”!

“每个路口都要画上斑马线,安全第一!”

“路标太普通了,画成小兔子、小熊多可爱!”

“这里!这里要留一面大大的墙,专门给我们画画!”

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从社区设施到活动空间,提出了足足20多条“金点子”。到了投票环节,大家举起“YES”或“NO”的小牌子,表情严肃得像个小大人。这一刻,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真正参与马渚镇瑶街弄村未来的“小小建设者”。

议事会的热情还没消散,“理想乡村模型”搭建活动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小朋友们瞬间化身“小小规划师”,用纸板、黏土等材料,把刚才讨论的“蓝图”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模型:整齐的居住区、带滑梯秋千的游乐场、代表马渚特色的“荷花池”和“油菜花田”,还有充满文化味的“阳明小亭子”……这个凝聚了童心和本土文化的小小模型,生动展现了小朋友们对空间的需求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未来的瑶街弄村设计规划提供了最直接的灵感。

从校园到田野,陪小村民“建造”未来家乡

6月28日,瑶街弄村迎来了一场特别的聚会。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余姚创新研究院院长杨震峰专程赴余姚马渚镇瑶街弄村,慰问实践团队和小朋友们,实地调研团队成果。中德品牌学部党总支副书记黄河清、实践队指导老师及马渚镇相关领导、村委干部共同参与,44名来自法国、印尼等国的留学生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七十多人齐聚一堂,共同为小朋友们的友好家园出谋划策。

杨震峰副校长肯定团队“深入基层、学以致用”实践精神与创新成果,与队员亲切交流。他指出,余姚校区为同学们搭建更广阔的成长舞台,中德学子要发挥品牌设计、国际传播等专业优势,从乡土中汲取力量,用专业服务乡村与地方,扎根热土。

马渚镇党委副书记姚滨彬肯定团队实践成果,指出浙江万里学院余姚校区落地,为余姚教育发展注入动能,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与创新动力。他期待校地在多领域深化合作,还表示镇党委政府将全力支持合作项目,助力打造校城融合示范样板。

把余姚的“美”画下来,小朋友们亲手寄给世界

为了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作为“余姚小主人”的自豪,实践队策划了一个温暖的活动——“童绘余姚·小小代言人”。小朋友们把对余姚的爱都画在了明信片上:马渚的水乡风光、村里的温暖日常……每一笔都色彩斑斓。

在成果分享会上,小朋友们自豪地当起了“余姚小代言人”,亲手将这些特别的明信片,送给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哥哥姐姐。画里藏着他们对更多游乐场的期待,也有对油菜花开遍马渚的憧憬。

印尼留学生乔瓦纳拿着明信片,惊喜地说:“这和我家乡的乡村太不一样了,画里的温暖,我一定要带回去给家人看看!”

在马渚镇相关领导、村委干部带领下,留学生与小朋友们开启了一场“乡韵探索之旅”。在瑶街弄村的乡情馆里,小朋友们摇身一变,成了自信的“小讲解员”,绘声绘色的向留学生们介绍地名故事、老物件,还有村里建设“儿童友好乡村”的小成就。馆里展示的“理想乡村模型”成了焦点,小朋友们兴奋地指着自己设计的“卡通路标”,小脸满是骄傲,留学生们也频频竖起大拇指。

到达乐安湖湖心岛,眼前的美景让大家惊叹。俄罗斯姑娘安娜忍不住举起手机:“天啊!这简直就是从明信片里走出来的!我要把照片发回家,让他们看看中国乡村有多浪漫!”

以童为“翼”,余姚的未来将更有“戏”

此次实践,不仅为余姚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了基层真实洞察与儿童视角参考,还依托高校跨专业合作优势,为马渚镇制作宣传手册,助力地域文化传播。

“余姚童视界”实践虽暂落帷幕,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协作模式:“孩子们的声音”被认真倾听,融入乡村治理;“高校的知识”扎根乡土,回应地方需求;“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感受中国乡村的活力与友好。

在马渚大地

见证童言与乡建的同频

触摸创意与规划的共振

感受文化与国际的交融

让中德品牌学部“余姚童视界——儿童友好城市品牌建设”暑期实践队,成为余姚城乡发展进程中童真赋能的生动注脚与美好伏笔。

相关文章
在校生2.91亿人……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在校生2.91亿人……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91.78万人更多统计结果速览

增设40个新专业!教育部更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增设40个新专业!教育部更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据央视新闻消息,12月12日,教育部更新发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增设40个新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个、高职专科专业20个、职业本科专业17个,增设数量是自2021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发布以来最多的一年。本次职业教育专业增补工作:围绕服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设了航空复合材料智造工程技术、航

河南大学举办第三届河南省青年科学家论坛

河南大学举办第三届河南省青年科学家论坛

9月25日至26日,由河南省科协、河南大学联合开展的第三届河南省青年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游书力、顾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张小曳、陈志南等6位院士应邀参加本次论坛并作主旨报告,李明珠等34位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知名学者出席论坛并作报告。省科协党组书记王新会、河南大学党委书

童心看余姚,小手建马渚

童心看余姚,小手建马渚

童议定乡策,巧手筑未来:中德学子助力余姚儿童执笔描绘家乡愿景,共践友好乡村6月24日至6月30日,浙江万里学院中德品牌学部的“余姚童视界”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余姚马渚镇瑶街弄村,以“阳明心学”为精神脉络,探索出一条“儿童参与、校地协同、文化交融”的乡村建设新路径,助力小朋友们从“乡村旁观者”变身规划师、外交官、艺术

青春筑梦彝乡:中飞院“云航载爱”实践团以红色教育厚植家国情怀

青春筑梦彝乡:中飞院“云航载爱”实践团以红色教育厚植家国情怀

7月上旬,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云航载爱”实践团在四川凉山会理市太平中学开启暑期夏令营,来自会理市的320余名初中生参与其中。本次夏令营将爱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丰富活动厚植学子家国情怀。为让爱国教育更具感染力,实践团成员率先走进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开展专题学习。这座建筑面积2070平方米的纪念馆,以图文、实物

三明学院海峡理工学院学子赴安溪,助力“三铁文化”焕发新活力

三明学院海峡理工学院学子赴安溪,助力“三铁文化”焕发新活力

(通讯员 邓秀玲)7 月 17 日至 19 日,三明学院海峡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安溪,以 “寻三铁文化,品茶香韵味” 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深度研学与创新互动,为当地冶铁、铁观音、藤铁三大特色文化注入青春活力。在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场馆负责人余庄林实地讲解,揭示出遗址作为 “古代手工业活化石” 的价值。其承

高校信息网

University Information Network

豫ICP备2023006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