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东盟研究院、历史学院、中国华侨华人(河南)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河南)—东盟国际学术会议在郑州举行。来自东盟、美国、英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的8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20多所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代表参加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中国与东盟关系”“东南亚历史与现状研究”“华侨华人”三大主题进行深入研讨。郑州大学原副校长、历史学院院长张倩红主持开幕式。
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海杰在致辞中指出,河南与东盟的合作已从传统贸易转向产业链协同,郑州大学正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依托东盟研究院等平台加强区域研究,服务国家与东盟等周边地区的战略合作。
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冰冰指出,河南省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会议是河南深化与东盟务实合作、拓展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将为双方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刘智良在致辞中表示,河南与东盟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合作等领域潜力巨大。他期待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拓展河南与东盟在青年交流、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合作空间。
在主旨发言环节,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孙来臣教授、暨南大学鞠海龙教授、英国伦敦大学薄宏教授、北京大学杨保筠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明江教授,以及郑州大学张倩红教授分别从历史、政治、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角度探讨了东南亚的区域国别问题。在四个分论坛,中外学者就中缅减贫合作、新时代中新关系、华侨华人、马来西亚五一三事件、中越史书比较等议题展开交流,为推动双方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澳门大学荣休教授、郑州大学特聘教授魏楚雄在学术总结发言时指出,本次会议加深了对东盟历史文化的理解,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会议的顺利举办,不仅深化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区域共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充分展示了郑州大学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方面的实力。
郑州大学主办第二届中国(河南)—东盟国际学术会议
(来源:郑州大学;责编:李勇涛)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91.78万人更多统计结果速览
据央视新闻消息,12月12日,教育部更新发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增设40个新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个、高职专科专业20个、职业本科专业17个,增设数量是自2021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发布以来最多的一年。本次职业教育专业增补工作:围绕服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设了航空复合材料智造工程技术、航
9月25日至26日,由河南省科协、河南大学联合开展的第三届河南省青年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游书力、顾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张小曳、陈志南等6位院士应邀参加本次论坛并作主旨报告,李明珠等34位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知名学者出席论坛并作报告。省科协党组书记王新会、河南大学党委书
9月4日上午,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议,全体校领导、二级院部正科级以上干部、院直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倪继兵主持。校党委书记来俊军对暑期重点工作进行总结,对各代表队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截至目前,已参赛的7支队伍共摘得4金3银,取得历史性突
投稿人:针协宣传部本报讯(医承永固突击队)白大褂与红色历史在此刻交汇,中药香与革命精神在此地交融。8月25日,一支名为“医承永固”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怀着对革命老区的崇高敬意与服务基层群众的赤诚之心,远赴位于永固镇的宿安革命陈列馆及周边村落,开展了一场为期三天的中医特色义诊活动。团队充分发
(通讯员 针协宣传部)8月26日,广东药科大学“医承永固”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先烈的追思,专程前往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永固镇宿安村,参观了被誉为“红色基因库”的永固宿安革命陈列馆。此次参观虽无讲解员引导,但团队成员通过沉浸式的自主观览、详实的图文史料以及现场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