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创新,3月22日,河南工学院与新乡市明德小学联合开展“汽车科技研学行”主题活动。30余名小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通过沉浸式学习、实践性操作与互动式体验,感受汽车科技魅力,开启了一场科学与梦想交织的启蒙之旅。
实验室探秘:解码汽车的“骨骼与心脏”
在河南工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太行车队中心,明德小学的学生们跟随高级工程师苏晨老师的讲解,近距离观察汽车底盘动态实验室。当实验员启动液压装置,模拟汽车颠簸路况时,底盘悬架的精密运作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原来汽车‘骨头’里藏着这么多弹簧和减震器!”明德小学六年级学生赵栩墨在笔记上画下底盘结构图。苏晨老师表示:“实验室向小学生开放,是用最真实的工业场景打破知识壁垒,让课本上的力学、机械原理‘活’起来。”
四驱车工坊:让思维在指尖跃动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坊内,一场“迷你工程师”挑战赛火热进行。小学生四人一组,在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指导下,动手组装四驱车模型。“齿轮咬合角度影响传动效率,轮胎花纹决定抓地力……”大学生志愿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科学原理。明德小学教师杨韵可感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使用螺丝刀、万用表,更在协作中理解了团队分工——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
赛车初体验:点燃未来工程师的火种
活动的高潮出现在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训练场。当河南工学院自主研发的电动方程式赛车轰鸣启动时,孩子们瞬间沸腾。赛车团队拆掉车身外壳,露出内部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用通俗语言讲解“为什么赛车转弯时不翻车”。六年级学生陈宇航戴上VR设备,在模拟器上“驾驶”赛车完成虚拟赛道挑战后激动地说:“我长大了要设计比这更酷的车!”
“真正的科普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打开一扇窗。”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陈新亚教授强调,此次活动是学院“基础教育赋能计划”的首站,“我们开放4个重点实验室、12项实践课程,将高校的科研设备、师资力量和产业资源转化为基础教育‘活教材’”。
此次研学活动打破“高校—小学”的资源边界,以汽车科技为载体,实现了三重赋能,即知识赋能:将大学实验室转化为探究式学习场景,让抽象理论可视化;实践赋能:以“做中学”重塑科学教育模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愿景赋能:通过接触前沿科技,在少年心中播撒“工程师精神”的种子。未来,河南工学院将继续发挥产学研优势,打造“行走的科技课堂”,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来源:河南工学院;责编:刘铮)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91.78万人更多统计结果速览
据央视新闻消息,12月12日,教育部更新发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增设40个新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个、高职专科专业20个、职业本科专业17个,增设数量是自2021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发布以来最多的一年。本次职业教育专业增补工作:围绕服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设了航空复合材料智造工程技术、航
9月25日至26日,由河南省科协、河南大学联合开展的第三届河南省青年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游书力、顾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张小曳、陈志南等6位院士应邀参加本次论坛并作主旨报告,李明珠等34位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知名学者出席论坛并作报告。省科协党组书记王新会、河南大学党委书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办发规〔2025〕215号),开封大学校长王德如主持的《职业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优化机制改革》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该项目聚焦河南及开封本地产业发展核心需求,以构建职业院校服务区域产业的精准对接机制为
8月20至22日,河南科技学院组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代表赴延津县丰庄镇秦庄村、封丘县黄陵镇旧黄陵村和商水县等地开展“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国情省情考察调研活动。在秦庄村,考察团一行实地查看了驻村工作队工作、生活环境并进行了慰问,与村干部、校驻村工作队举行了座谈交流。河南科技学院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促进全校中层干部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合力。8月23日—26日,河南工学院举办了2025年暑期中层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校领导和全体中层干部参加此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