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22日,烟台理工学院在综合楼六楼报告厅召开2024年暑期工作交流研讨会,聚焦“提质增效”年度重点工作,研讨学校高质量发展攻坚任务,总结成绩、剖析问题,厘清思路、碰撞思维。全体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参加会议。党委书记盛国军主持会议。
校长于光辉作《攻坚克难 提质增效 努力推动学校工作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总结了学校上半年工作亮点与成绩。上半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学校锚定“有灵魂、有温度、有责任、有特色的国内同类院校水平领先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建设目标,“双六”发展思路明晰落地,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教科研成果丰硕,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升,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与日俱增,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于光辉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分析了当前高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与挑战,强调要统筹把握好内涵和外延建设、当前和长远、量和质效、显性和隐性指标、人性化管理(柔性治理)和组织纪律底线等几对关系。下半年,学校要紧紧围绕合格评估要求,抓紧抓实关键指标;着眼内涵建设重点要素,大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引育并举,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载体跨界融合,推动产科教融合共同体平台建设;以学为本,坚持“五育融合”“三全育人”,增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体验感;注重特色凝炼与成果总结,加快对学校重点项目、标志性成果和亮点特色的谋划总结凝练;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和执行力建设,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副校长徐世艾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与建设,分享了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他以清晰脉络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分析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他提出,要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本科专业结构优化与调整,构建闭环运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课程思政提档升级,积极准备本科专业认证(评估),深入全面推进教学研究。
副校长苏春景以《提升科研能力,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为题,以“考核”“科研”“规划”为关键词作主题发言。他表示,近年来,学校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科研文化在学校生根发芽,要做好科研动员、督导、申报工作,加强校地合作、产学研融合、协同攻关,提升有组织科研水平,全力促进学校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
分组讨论环节,全体校领导与中层干部分成三组,紧扣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十大重点议题进行深入讨论,讲做法、谈成效,提困难、列举措。随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学院负责人代表分别作交流汇报。
盛国军在总结发言中对学校上半年党建工作、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人才引进、信息化建设、招生就业、对外交流、学生工作、后勤保障等工作重点进行了梳理。希望各单位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苦干、实干、巧干,以更开阔的思路、更务实的精神,持之以恒地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持续建设有灵魂、有温度、有责任、有特色的国内同类院校水平领先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
(来源:烟台理工学院;责编:刘铮)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91.78万人更多统计结果速览
据央视新闻消息,12月12日,教育部更新发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增设40个新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个、高职专科专业20个、职业本科专业17个,增设数量是自2021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发布以来最多的一年。本次职业教育专业增补工作:围绕服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设了航空复合材料智造工程技术、航
9月25日至26日,由河南省科协、河南大学联合开展的第三届河南省青年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游书力、顾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张小曳、陈志南等6位院士应邀参加本次论坛并作主旨报告,李明珠等34位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知名学者出席论坛并作报告。省科协党组书记王新会、河南大学党委书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青策黄河”实践团前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台格斗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当地的实施情况以及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以及与当地村民互动,全面了解了台格斗村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创新举措。抵达台格斗村后,实践团成员在当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团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青少年关爱保护工作,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农村困难家庭青少年的假期陪伴、学业辅导、安全教育、兴趣课堂等志愿服务工作中,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快乐、
童议定乡策,巧手筑未来:中德学子助力余姚儿童执笔描绘家乡愿景,共践友好乡村6月24日至6月30日,浙江万里学院中德品牌学部的“余姚童视界”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余姚马渚镇瑶街弄村,以“阳明心学”为精神脉络,探索出一条“儿童参与、校地协同、文化交融”的乡村建设新路径,助力小朋友们从“乡村旁观者”变身规划师、外交官、艺术